《臺灣醒報三角談愛-蘇家宏律師》為晚年做準備 預約無憾人生
認清你目前手上有多少財產,你要怎麼樣維護到你人生畢業那一天都有足夠資產?所以你要石頭、握緊手上這些財產。
問:不用分、先握緊?
蘇家宏:石頭就是不能分的,必須握緊、保存到你的手上,不要管遺產稅,要先能夠保存,握緊那些東西。
問:先把自己照顧好。
蘇家宏:對,當你握緊之後,這些東西才能做遺囑,你人生用剩下的才給出去;之後人不在了、沒有氣、手慢慢鬆開來的時候,那就鬆手送出去。
而有些人處理石頭這部分,不但兩隻手都握緊緊,還多出很多東西;可能左手有房子兩千萬,右手有股票兩千萬,但其實他有一億。
多餘的才給出去
當你有四千萬,每年投資會生出二百萬,很夠了;但我現在還有六千萬,那為了節稅,這時候就是用布,利用每年的免稅額二百二十萬分年贈與子女,或是用一些財富規劃工具,讓孩子可以拿到這些財產。
永遠記得一件事情,我如何面對我未來退休生活?運用剪刀、石頭、布:剪刀剪斷你之前舊的包袱,好好盤點自己有什麼資產;第二石頭握緊你所有該有的資產,讓你未來生活過得很好,財產可以保護你,並且立下遺囑,用不到的就妥善分給孩子;布,就是多餘的,為了要節稅、避免孩子糾紛,就把東西先做一些調配,這樣會讓你人生更美滿。
問:那想請問,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能活到八十、九十還是一百歲,所以要做幾年的規劃?
以八十歲為標準
蘇家宏:原則上是以最長時間為準。我會先用標準算法,八十歲,是政府給我的壽命統計數字,平均男女就是八十歲,就當作一個客觀標準。那我現在五十歲,離八十歲還有約三十年。
這當然是因人而異,但至少用八十歲來做一個標準,而且要算鬆一點點,不能算得剛剛好,要多一點點握在手上,握在手上的東西要盡可能多。
剛說到布的部分,就是真的用不到的部分,你若是不放心,那你就不要出布,永遠出剪刀跟石頭,這是你自己要掌握住,不一定要出布。尤其是頂客族,財產不用留給誰,可以捐公益、裸捐。
問:太好了。接下來請雪春老師分享?
樊雪春:我自己在蘇律師的教育之下,已經開始在做規劃,所以其實我去年就把房子過給孩子一半,也利用兩百二十萬免稅額以及實價登錄跟現值等知識,趁這個時候過一半給她。
過一半房子
剛才意玲姊有提到說,那將來萬一他不孝順怎麼辦?我的原則是,「一人一半、感情不散」,就是我不會整個給孩子,傾向一人一半,自己還是握有房子的控制權,也預防我老的時候房子被騙走。
大家都想說我要防小孩或防誰,但其實你要防的是你自己,因為你真的會老到被騙。我同事之前出了一件事,就是他媽媽被詐騙集團騙,騙到他媽媽把房地契拿去抵押,貸了七百多萬,七百多萬被拿走了,媽媽不吃不睡、很痛苦。
雖然後來他們家三兄弟就把那七百萬給還了,但後來他們就反省說,為什麼讓老媽媽這樣,更何況他媽媽曾是個國小老師,很精明、把孩子栽培得很好。我就想,有一天說不定我就是那個老媽媽。
所以我覺得在資產、房產上一人一半,有個好處是,如果我要處理我這一半,另外一半的那個人一定會知道;或是我用一半去貸款或做什麼,價值會下降。所以我覺得很好的地方是,不只是防別人,還要防自己。
談生前契約
問:現在坊間流行「以房養老」,還有很多的醫療險、意外險、壽險等,也包括一些生前契約,要不要去鼓勵讀者來做這樣的規劃,先問一下蘇律師?
蘇家宏:我會鼓勵大家勇敢嘗試,就是都可以去試試看,看你適合哪一種?因為要先了解,尤其是像保險部分,就是你要保你所需要。例如要對付疾病,那你就是買醫療部分,像我買的保險就很單純,例如我現在有背房貸三千萬,如果我死了,但我是我家的經濟支柱,一直這樣沒繳房貸的話房子就被拍賣了嗎?
所以我就買一個壽險去預防,萬一我掛了,還有三千萬可以繳房貸,讓家庭孩子可以安全。所以每一種保險都有它的功能,就是預防危險。
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買適當的保險,要用專業方法去看這個事情。至於生前契約,我覺得見仁見智。像我自己已經決定要樹葬,台北市公有的,也不用收錢,還鼓勵大家去試試,那我就決定要跟我媽媽葬在一起,塵歸塵、土歸土。
提前規劃
但有人會希望後事要隆重、要在哪個地方?我也看過很多遺囑寫說,我已經買好了,什麼墓園、什麼樣的儀式去做,我也做過很多這樣的遺囑,有人會很在意在哪裡人家很方便去看望,或影響到後代子孫們等。
所以,我贊同的是,你現在就要面對這個問題,事情先處理,你時間比較多,你選擇的程度跟選擇比較高,包含以房養老也是這樣,越老的時候判斷力會越減弱,你現在永遠是比你明年更清醒。
以房養老
問:那什麼叫以房養老?
蘇家宏:就是我拿房子去做一個抵押,銀行可以一個月給你三萬塊,假使我的房子兩千萬,用以房養老可以貸出一千萬。一般貸款是我房子兩千萬,我都沒有抵押前,就去跟銀行借錢,那是一千萬;但以房養老,不是這樣做,我有一千萬的額度,如果每個月可以拿三萬塊,而且利息很少,等到我人生畢業之後總結算,欠銀行的錢要不要還是由繼承人決定。
也許經過拍賣,也許經過銀行可以退一些錢到手上,所以目前來講,這個概念還在大家接受中,目前有兩個原因,一個原因是他不理解這錢算貸款要繳利息,第二是兒女不願簽字抵押給銀行。
目前以房養老的策略,銀行希望繼承人簽名,若繼承人不簽名的情況下,我認為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做,以房養老只是一個概念,問題是你願不願意接受。
但這概念以孩子來講,我父母用了六百萬,我要還錢,才能有這房子,我乾脆跟父母講不要借,我來養你就好。
學習理財觀念
問:這樣父母親不會接受啊?
蘇家宏:一般來講,你貸款的話可以一整筆借出,只是現在年紀越大越難貸款,因為沒有還款能力,所以為什麼建議大家越早做越好。
要清楚目的
我認為以房養老的問題,就是剪刀、石頭、布,石頭就是握緊你的資產,你握緊資產,就是你這棟房子,可是沒有錢沒辦法過生活,可是你想用這個房子變現,所以你就要想辦法把這房子磚塊變成現金,就是貸款,以房養老。
問:最後請小平老師跟雪春老師做個結論?
樊雪春:我覺得要事先規劃。雖然我現在才五十幾歲,我已經開始規劃,然後慢慢過給小孩,我只是覺得要就像蘇律師講的,我們現在頭腦一定是最清醒的。
超前部署
溫小平:我會強調生前契約這個部分,因為我們一旦走了,我們沒辦法去控管會被怎麼安排,我是很早就開始寫我的安息禮拜,誰領會、唱什麼詩歌或怎麼樣的,每過一陣子就要修正,因為我現在發現我排的領會得癌症,他有可能比我先走,然後我連總召都選好。我覺得不要臨時,連講話都不清楚,什麼都無法自己決定了。
問:超前部署!
溫小平:對,像我也是要樹葬,我前幾天也是都跟我小孩都講好,不能給我亂找一顆樹。
所以,我覺得不要再像過去,大家忌諱談到死亡,我覺得越是不害怕去談到,我們越能夠即早規劃我們的未來。
主持人:太好了。我們今天三位專家學者都是非常坦然面對自己的未來,不會避諱談這個問題,相反的,都已經好整以暇、有以待之,因為我們有基督信仰,知道我們的去處就是永生,所以今生這個臭皮囊就做一些提早的規劃。
當然並不代表,我們這樣子規劃,就是要面對死亡,說不定我們還有好幾十年的時光可以來享受人生。
原始新聞連結:為晚年做準備 預約無憾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