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很多人以為,結婚生子後,你就理所當然的是『丈夫』跟『父親』了,但那其實只是法律上的關係,你要付出時間、努力經營,你才真正擁有這個家,也才能享受到親情的美好。」蘇家宏說。
律師蘇家宏常給人「暖男」的形象,在私底下,他也是個好先生、好爸爸,跟家人無話不談,他認為,即便事業再成功,家庭若不幸福,那也沒意義,而家人關係要好,重點在於日常相處,唯有付出時間、點滴累積,彼此才會親。
從業二十多年,經手上千件案件,蘇家宏在法律界已有一片天,不僅創辦恩典法律事務所,也是各大談話性節目常客,他擅長洞悉人性,總能發現法律事件中的關鍵問題;近年來,他還經營自媒體,致力於傳遞正確法律知識,吸引近十萬粉絲追隨。
寫過好幾本書的他,近日再出版《此刻,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》,呼籲大家預立遺矚,他強調,遺囑是份「愛的法律文件」,也是情感跟人生價值的傳遞,財富只是媒介,多或少並非關鍵,即便財產只有十萬元,也該如自身所願,好好的留給最在意的人。
律師可以「主打」的項目很多,蘇家宏卻致力於推廣預立遺囑,「原因很簡單,我看過太多人因為爭產跟家人撕破臉,甚至手足間反目成仇、不再往來,非常可惜,為什麼不藉由法律來好好傳承財富,守護家的和諧與安穩呢?」
對「家」的在乎,源於自身童年經驗
蘇家宏對「家」的在乎,源於童年。他回想,自己小時候,家境挺普通,物質條件也不怎麼樣,但家人間的關係十分緊密,常一起吃飯、一起禱告,連大人做家庭手工時,他也愛湊過去幫忙,曾做過香包、蛋糕模具等,印象極深。
雖然長輩都忙於生計,但生活中自然流露的言傳身教,對蘇家宏影響很大,尤其是開明的蘇媽媽,常跟兒子分享所思所感,「比方說,我高中時,我媽第一次出國,擔心飛機失事,就寫了份遺囑,還告訴我放哪兒,當時我並沒特別放心上,但後來想想,她蠻有智慧的。」
蘇媽媽甚至會跟兒子聊,身後事該怎麼處理,因為不想關在骨灰甕中,又怕選了海葬、孩子們來探望時暈船,於是決定樹葬,還每年都準備遺照,挑自己喜歡的照片。這樣的豁達,都讓蘇家宏意識到,超越生死,才能真正自由,享受生命。
擁台大法律學歷,卻強調自己並非學霸
雖是台大法律系的,又很快就考上律師,不過,蘇家宏強調,他並非學霸,只是「蠻努力的一般人」。
他還記得,小時候,阿嬤得了胃癌,每次肚子痛時,他總負責準備熱毛巾給阿嬤熱敷,「那時,阿嬤常說,我以後要當醫生、可以救她,但隨著她病情愈來愈嚴重,阿嬤又說,來不及了,看我平常很愛說話,不然去當辯護士好了。」
辯護士就是日文的律師,雖然蘇家宏日後真的走上法律之路,不過他坦言,自己當時只是聽聽而已,中學時的他,原本立志要當企業家,一來是覺得那樣很酷,二來是他小時候很愛賺錢,除了做家庭手工,還在路邊賣過魔術方塊,甚至媽媽去標會時,也會教他怎麼算。
「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,現在想來,或許是覺得賺錢就能照顧家人吧!」蘇家宏笑稱。
阿嬤的溫暖、媽媽的睿智,對他影響深
本想讀商的他,因為聯考考得太好了,眾人都認為不選第一志願很可惜,就去了法律系;後來也用盡全力的讀,以考律師為例,他是每個禮拜一到禮拜六、早上八點讀到晚上十點,比「699」(流行用語,意指每週工作六天、每天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)還拚。
「現在回頭看,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,很感恩。」蘇家宏認為,像他的阿嬤雖然在他小學時就過世了,但阿嬤的期待,其實仍一直陪伴、鼓勵著他,這也證明了話語是有力量的,如果大人在跟孩子互動時,常用負面言語,例如說「會撿角」、「沒前途」等等,那孩子又會怎麼看待自己呢?
阿嬤對他的影響,還不只於此。蘇家宏分享,家中長輩都是虔誠教徒,從小他就跟著禱告、禮拜,但阿嬤並沒直接要他受洗,而是讓他長大後再自行決定,這其中展現的尊重和信任,很難得,也讓蘇家宏早早就意識到,自己是生命的主人,該為自身選擇負責任。
婚後十年求子不得,突然奇蹟式的連生兩兒
蘇家宏當爸爸的故事,很神奇。他分享,自己跟太太結婚十年,一直沒生出小孩,看了醫生也沒用,「某一天,有教會的弟兄說,他夢到我在媒體採訪中提到『上帝會賜給我孩子』,我半信半疑;結果,不久後Good TV的製作人就找我去上節目,要我鼓勵沒生小孩的父母。」
夢到蘇家宏的人跟節目製作人,完全不認識,這已經夠巧了,更神奇的是,一、兩個月後,蘇太太竟自然懷孕了,大兒子出生後,還接著又懷上二兒子。這個故事,至今仍在教會圈流傳。
雖然經過十年求子,奇蹟似的當上爸爸,但蘇家宏坦言,自己對於父親角色,原本並沒有特別的期待或想像,尤其律師工作時間長、壓力大,常讓人無暇顧及其他,「幸好,我太太很有智慧,小孩剛出生時,她說我的手比較大,請我幫小孩洗澡,我們又是生兒子,就很自然的讓我一直洗下去。」
付出時間陪家人,才能獲得生命的感動
直到現在,兩個兒子都已經中年級了,還會找爸爸一起洗澡、聊天,晚上睡覺前,蘇家宏也會講故事、跟兒子談心,「我是自願的嗎?其實一開始也是被半強迫的,我太太說,小孩是我倆生的,也挺有道理,不過,我真的要感謝她,讓我有機會在當了爸爸之後,開始學做爸爸。」
蘇家宏也領悟到,並非有血緣、就會有感情,也不是結婚生子後,就真的變成丈夫跟父親,即便有了法律上的關係,情感是要累積的,得花時間跟家人相處;更不會因為他是個好律師,就理所當然是個好丈夫、好父親,「當太太、小孩認同我是先生、我是爸爸了,我才真的是。」
「當我付出時間陪家人時,雖然看起來好像我失去了一些時間去工作、去寫狀子,但我反而獲得生命的感動,我是很享受的。我也很鼓勵爸爸們,雖然工作忙,但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,還是盡量不要缺席,都還來得及的。」
遺囑是份「愛的法律文件」,傳遞人生價值
律師生涯二十多年,蘇家宏經手過上千個案子,從不動產、公司股權、商務協調,到離婚、信託規劃等,什麼都處理過,讓他更有能力處理遺產與繼承糾紛。
他觀察,如今最常見的狀況,是長輩曾口頭交待該如何分配遺產,但長輩走後,有人不服,協調不成便告上法院,最後繼承人們就要按照法定應繼分比例來分配財產,不但無法如長輩所願,大家也傷感情;也常碰到,長輩雖有白紙黑字或錄音錄影,說明遺產分配,但因不符合法律遺囑要件,仍引發糾紛。
根據民法規定,遺囑共分為自書、公證、密封、代筆與口授等等,其中,自書遺囑是最容易著手的,只要滿足「親筆書寫、書寫遺囑當下的年月日、親筆簽名」這三要件,寫完後就有法律效力,蘇家宏很建議大家以此切入,抽空試著草擬遺矚。
要負責任、努力經營,才真正擁有「家」
寫遺囑,其實也是對自己人生的盤點,「你這輩子最在乎的是誰?過得怎麼樣?留下了些什麼?應該對誰道別、道謝、道愛?當你去思考這些事情時,一定會有很多領悟、感觸,對於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過、怎麼走,也必定會有新的想法。」
有些人覺得談錢傷感情、太俗氣,蘇家宏強調,財產只是個媒介,重點是留給家人的心意,甚至希望孩子能繼承的東西,也不一定是金錢、房產或股票,還可能是自己的收藏、創作等等,無關金錢,遺囑只是善用法律來確保,能「如己所願」的照顧家人。
人生在世,最重要的,也莫過於「家」了,蘇家宏認為,倘若家庭關係不好,即便事業再成功,意義也不大,「永遠要記得,你自己的家,就是要你自己去負責、呵護,你要負責任的努力經營,才真正擁有這個家。」